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活动快讯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部开展“重温英雄事迹,厚植爱国情怀”实践研学

2025-01-08|点击数:

为带领学生深切感受吴大澂的保疆功绩和爱国壮举,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组织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共30余人分组前往吉林市、珲春市等地开展“重温英雄事迹,厚植爱国情怀”实践研学活动。

中共珲春市委党校教师金玲带领师生们依次前往吴大澂纪念广场、张鼓峰事件纪念馆、防川龙虎阁“一眼望三国”观景台、珲春口岸等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回顾中国近代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深刻理解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师生瞻仰吴大澂雕像,感悟“寸土寸心”的爱国情怀,重温吴大澂临危受命赴东北堪界巡边过程,了解吴大澂重立“土字碑”、收回黑顶子山、争得图们江口出海权的英雄壮举。

师生们在珲春市敬信镇党委相关负责同志的带领下,依次前往金塘村村委会、红枫谷米实业有限公司、敬信湿地开展调研,了解吴大澂收复的黑顶子地区(今敬信镇)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状况,当地的有机水稻、黄牛养殖、金塘草编、全域旅游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共同谱写着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新篇章;敬信湿地面积达8000余公顷,是世界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也是中国重点鸟类保护区和中国候鸟三大迁徙廊道之一,当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师生们前往位于吉林市的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博物馆,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在吴大澂的努力下,吉林机器制造局正式破土动工,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强的军火工厂,开启了东北地区近代工业的新篇章,不仅满足了吉黑两省防务的需要,更为吉林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为满足吉林机器制造局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吴大澂还创办了东北地区第一所兵工技校——表正书院。吉林机器制造局曾在2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六个第一”:东北第一座近代工业机构、东北第一座兵工厂、设立了东北第一所兵技校、制造了东北第一艘汽轮船、铸造了中国第一枚机制银元和纪年最多的“元宝”。

“百年沧桑,风云漫卷。复兴征程,河海清晏。”这慷慨激昂的文字出自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博物馆展览的《结语》,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建造和发展历史,是一部富有家国情怀的史诗。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迸发的坚韧、勇毅与果敢,深深地根植于广袤的松花江两岸沃土,激励着青年赓续先辈鸿鹄之志,继续绽放耀眼光芒。

2021级本科生赵滢表示,此次研学让我感悟到了吴大澂爱国情怀、忠诚担当、深谋远虑,我们在“一眼望三国”观景台处为没有争取回来的国土感到心痛,为我们失去的出海通道而惋惜,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2021级本科生魏无唯表示,在珲春口岸,我进一步理解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中国人民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2021级本科生常嘉洋表示,此次研学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吴大澂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他奏请朝廷创办了吉林机器局,开启了东北地区近代工业新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努力成为敢闯会创的青年创新人才。

2024级研究生巩蕊表示,在参观吉林机器制造局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吴大澂深沉的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创建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存亡之际的勇敢与坚定,这也将激励我们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下一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将组织思政课教师将吴大澂的英雄事迹转化为教学案例,融入到思政课堂,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Copyright ©2016 marxism.ne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