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按职称排序 > 副教授 > 正文
郗厚军
姓名 郗厚军 性别
出生年月 1989年10月 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部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办公电话 0431—85099050 传真
E-mail xihj216@nenu.edu.cn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2019年6月——2022年6月 东北师范大学 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19年6月——2023年6月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 讲 师
2023年7月——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 副教授
学术观点
学术兼职
吉林省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吉林省青少年宣讲“轻骑兵”青年讲师团教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辑编委员会青年委员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编委员会青年委员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编委员会青年委员
教学工作
本科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

研究生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专题》
科研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2.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批准号:23CKS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及其践行方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1YJC7100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3.“习近平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M66119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4.“新时代高校师德典型选树研究”(项目批准号:JJKH20201201SZ),吉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
科研成果
论文: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
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艰难性及创新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25年第4期。
3.《大力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吉林日报(理论版)》,2025年3月31日。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通讯》2025年第3期全文转载。
4.《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人民教育》,2024年第23期。
5.《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中国德育》,2024年第19期。
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师工作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25年第1期索引。
7.《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义、现实挑战及推进策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4年第3期全文转载。
8.《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内涵、形态与建设理路》,《中国德育》,2023年第18期。
9.《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研究的主题、反思及趋势》,《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12期。
10.《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做到“真” “情” “实” “意”》,《中国德育》,2023年第7期。
11.《思想政治教育说理的内涵要义、认识误区及实践要求》,《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
12.《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性质指向、理论意涵及关键点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13.《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
14.《以“四个正确认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22日。
15.《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新时代教师政治角色和职责使命》,《中国德育》,2021年第4期。
16.《恪守师德底线,探寻崇高导向》,《中国教育报》,2020年2月10日。学习强国全文转载。
17.《新中国70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历程与经验》,《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9年第6期。
18.《把握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辩证法》,《中国德育》,2019年第23期。
1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论述的理论意涵、主要内容及基本特质》,《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2期。
20.《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四个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第3期。
21.《西方MOOC中的价值渗透:形态、挑战及回应》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1期。
2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性:前提反思、根据认识及实现要求》,《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3.《基于学生获得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转型探析》,《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年第5期。
24.《国外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特质、内在逻辑及经验借鉴》,《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25.《西方MOOC与意识形态:向度聚焦、文化挑战及实践反思》,《高校教育管理》,2016年第5期。
26.《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可比性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7.《西方MOOC与意识形态:教育安全及实践省思》,《当代继续教育》,2016年第4期。
28.《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7期。
29.《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30.《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9期。
31.《西方MOOC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向度转换及实践反思》,《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8期。
32.《西方MOOC中隐含的历史虚无主义探析——以为例》,《当代继续教育》,2015年第1期。
33.《基于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鉴》,《青年与社会》,2014年13期。
34.《论新形势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观念教育的举措》,《传承》,2014年第3期。

著作
1.《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
2.《读懂“两个确立”》(参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25年版。
3.《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法律法规选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24年版。
4.《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入选第九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鉴定成果
获奖信息
1.吉林省第十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
2.吉林省“第四届大学生微电影评选”三等奖,2023。
3.吉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23。
4.吉林省高校思政课“精彩教案 精彩课件”三等奖,2022。
5.吉林省“第三届大学生微电影评选”二等奖,2022。
6.第十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2。
7.全国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奖,2020。
Copyright ©2016 ggy.ne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