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走进江村”研学活动汇报展示在惟真楼219会议室成功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荆雨教授,社会学院院长刘迟教授,党支部书记朱兴涛副教授,社会学院李鸿教授、陶宇副教授、冯耀云老师、苗延义老师,以及社会学院全体本科生参加本次汇报活动。本次活动由23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杨茜主持。
本次汇报围绕三个专题进行,分别是乡村发展、家庭婚姻、社会治理
在乡村发展方面,马晓娜同学聚焦江村内生力量与外部力量的共同联动,思考其如何在保存传统底蕴的基础上,与现代发展接轨,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褚益含同学以江村专班为线索,为同学们展现了江村振兴的路径,并说明了江村发展为理解新内生发展理论在中国本土实践发挥的作用。
魏立宇同学采取共生理论的研究框架对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江村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运营模式特点。
在家庭婚姻方面,赵星同学针对江村“两头婚”现象进行了调研分析,从选题依据、调查对象方法、调研过程、调研成果四方面,阐述了“两头婚”的现状、特点、原因、效应及启示。
杨硕同学也关注到了江村“两头婚”的婚育文化,在对“两头婚”的特征、动力机制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了解后,揭示了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个体决策的互动关系。
王子茹同学围绕江村隔代抚育的普遍现象,结合在走访调研中所遇到问题,阐述了如何理解隔代抚育下“疏离”的代际关系。
赵统菊同学结合农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和新生代打工农民趋向于城镇化的背景,探索了农村女性公共生活参与对于激活农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治理方面,张培琳同学围绕科技赋能农业升级,研究了科技小院在实际落地执行过程中,与地方农业发展需求对接时出现的若干问题。
黄晨烨同学在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江村为例展开研究,总结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
刘倩钰同学从社会资本视角,思考了村委会、村民、上级政府、外来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在江村的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李杰同学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主体性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分析了江村为何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村庄工作重心,以及积分制如何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增强村民在环境整治中的主体性。
汇报过程中,覃继崟同学展示了题为《江村诗旅》的诗歌朗诵表演,将师生们的思绪拉到了美丽的江村,体现了其与江村建立的深厚情感联系。
汇报结束后,刘迟教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和认真的态度。随后,荆雨教授对此系列活动进行了点评,对社会学院的全体师生的努力表示肯定,表示了其对社会学院发展的重视,并建议社会学院将此系列活动延续下去,将其打造为社会学院的品牌活动和宣传名片。
活动最后,师生合影留念。本次汇报展示活动既是对东北师范大学连续两年的“走进江村”研学活动效果进行检验,也为同学们思想碰撞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同学们未来参与研学活动的热情。同学们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魅力,也为其自身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经验,也对未来持续开展的系列研学活动充满期待。
汇报结束后,刘迟教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和认真的态度。随后,荆雨教授对此系列活动进行了点评,对社会学院的全体师生的努力表示肯定,表示了其对社会学院发展的重视,并建议社会学院将此系列活动延续下去,将其打造为社会学院的品牌活动和宣传名片。
活动最后,师生合影留念。本次汇报展示活动既是对东北师范大学连续两年的“走进江村”研学活动效果进行检验,也为同学们思想碰撞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同学们未来参与研学活动的热情。同学们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魅力,也为其自身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经验,也对未来持续开展的系列研学活动充满期待。
回首“研”途,“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