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动态 > 学部新闻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李秋零教授来校作系列学术交流

2023-09-11|点击数: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应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李秋零教授9月6日-11日到访我校,为我校师生做了两场精彩讲座,并与哲学院同仁深入研讨了康德哲学前沿问题。

李秋零教授的第一场讲座题为“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与建构性的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本场讲座于9月6日17:30-19:30在马克思主义学部329教室举行,由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荆雨教授主持。在本场讲座中,李秋零教授首先从康德生平中的重要时间点谈起指出康德身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自觉肩负起“为形而上学奠基”这一历史使命。紧接着,秋零教授“形而上学康德焦虑来概括形而上学缺乏基础的窘境,强调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时期试图借鉴数学和物理学的既有成功之道,确立建构性形而上学的“哥白尼式革命”的新思路。这个思路尝试借助先天综合判断,通过以普遍必然的先天认识形式来规范经验对象的方式把形而上学构造出来。但李秋零教授马上指出,康德的上述雄心因一个悖论而毁于一旦:一方面,奠基形而上学意味着为作为经验对象之总和的自然提供先天基础;另一方面,人的认知能力无法超出经验的界限。这个悖论表明康德的建构性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

秋零教授的第二场讲座题为“康德的目的论思维与范导性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本场讲座于9月7日17:30-19:30在逸夫楼102教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院长程彪教授担任主持人在本场讲座中,李秋零教授承接上一讲所涉及的悖论,把聚焦点放在人类理性难道真的不能超出经验的领域吗这一问题之上。李秋零教授通过考察康德证明“上帝”理念的过程,提出理性的“给予规则,在一条规则下行事”这一“范导性”的用法,并指出理性的这种用法是奠基形而上学的希望之途。具体地说,建立在“对所有人格都有效”与“每个人格都是一个立法者,每一个人格都仅服从自己的立法”这两条普遍化原则基础上的道德目的论使得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在此意义上,人的理性得以超出经验领域,从而解决了奠基形而上学的要求与人的认知界限之间的悖论,因此范导性的形而上学是可能的。

李秋零老师的讲座给东北师范大学同学及老师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振动,师生纷纷向李老师请教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哲学院胡海波教授总结指出,李秋零教授以翻译家的思想基础和哲学家的论辩深度向人们展现了康德哲学的独特魅力,是将整体性把握康德哲学与细腻分析康德哲学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典范

《康德哲学前沿问题研讨会》于9月9日14:00-17:00在马克思主义学部223会议室举行,哲学院支部书记罗兴刚副教授主持本场研讨会,会上李秋零教授就理解康德哲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和与会师生展开探讨。对于“康德哲学中理性与情感之关系”问题,李秋零教授认为,康德并非只谈理性不谈情感,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这部著作中,康德认为,人有三种天然的向善的禀赋这些禀赋就是道德情感。对于康德的“先天的”概念问题,李秋零教授认为,康德的“先天的”东西并非生来具有的东西,而是绝对不依赖于经验但又使经验成为可能的东西。对于康德的自由意志观问题,李秋零教授认为,自由意志概念源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解决恶的问题的理论需要,但康德往前推进一步,用“自由意志”概念来解决善的起源问题。对于康德与黑格尔在“科学”概念上的分歧问题,李秋零教授指出,在康德看来,“科学”的精要在于用先天形式去整理感性材料,数学和物理学这两门建构性学科是科学的典范,由于形而上学不能够是建构性的而只能是范导性的,故而“形而上学不是科学”。

本次李秋零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康德哲学系列讲座及研讨会,在打开学术视野、开拓研究领域、突破专业限制等方面对于哲学院青年教师和年轻学子价值千金,让大家对康德的认识更亲切、更清晰!

 

Copyright ©2016 marxism.ne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