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按职称排序 > 副教授 > 正文
刘伟斌
姓名 刘伟斌 性别
出生年月 1984-08-14 职称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学院 专业 外国哲学
办公电话 传真
E-mail liuwb346@nenu.edu.cn
个人简介
刘伟斌,男,1984年生,黑龙江省北安市人,哲学博士,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在人民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得首批“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荣誉称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觉文化研究。
工作经历
2002年9月—2006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图书馆学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6年9月—2008年5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8年9月—2011年6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2012年7月—2019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讲师。
2012年11月—2017年1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4年6月至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19年6月至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副教授。
2019年11月至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学术观点
学术兼职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
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
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
教学工作
本科课程: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后现代哲学、政治哲学
研究生课程:
西方哲学史专题、政治哲学研究
科研方向
当代西方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觉文化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内在机理及实现路径创新研究(18CKS047),2018年6月。
2.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及其现实启示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B048号),2014年9月。
3.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校内青年团队项目:信息化社会意识形态作用机制转型及治理路径研究(20QT004),2020年7月。
参加: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研究(14ZDA009),2014年7月。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康德“道德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19BZX117),2019年7月。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研究(16YJC720010),2016年7月。
科研成果
论文:
1.刘伟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探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
2.刘伟斌:《当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治理路径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期摘要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3.刘伟斌:《视觉与意识形态——基于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生成机制的批判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2期。
4.刘伟斌、胡海波:《现代性批判的文化向度及其思想演进》,《现代哲学》2015年第6期。
5.刘伟斌、胡海波:《超越现代性困境的文化自觉》,《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6.刘伟斌:《媒介变迁重塑人的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1日。
7.刘伟斌:《虚拟现实与人类生存境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2日。
8.刘伟斌:《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26日。
9.魏书胜、刘伟斌:《生存论视角下的人生与文化关系的阐释》,《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专著:
1.刘伟斌:《图像的狂欢与幻境的超越:现代性理论视域中的视觉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
2.刘伟斌:《视觉现代性批判——基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鉴定成果
获奖信息
1. 论文《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探析》获第十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2019年9月。
2. 专著《图像的狂欢与幻境的超越:现代性理论视域中的视觉文化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一等奖,2020年7月。
3. 专著《视觉现代性性批判——基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优秀奖,2016年11月。
Copyright ©2016 ggy.ne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