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按职称排序 > 教授 > 正文
田克勤
姓名 田克勤 性别
出生年月 1945年12月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部 专业 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办公电话 85099030 传真
E-mail tiankq347@nenu.edu.cn
个人简介
田克勤(1945.12 ——)吉林九台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10余项国家和教育部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个人文集(三卷);在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含合著);有2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主编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等全国通用教材多部。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吉林省首批、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省资深高级专家”“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工作经历
1966.07—1970.07 于吉林省九台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基础教育工作
1970.08-1972.10 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在职学习
1972.10-至今  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任政治辅导员、年级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务。期间,于1980年7月-1981年7月,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脱产进修学习。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学术观点
在国共两党关系与中国政治研究方面, 比较早地提出并论证了: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在抗日纲领、路线上的严重分歧,最终导致了“三民主义”的论战,使两党不可能真正以三民主义作为合作的基础;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最为重要的党派关系,成为当时影响政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构成了此后30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斗争的主要内容;国共两党关系具体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平衡,是由两党基本状况及其发展上的不平衡造成的;一个统一的共产党与一个不统一的国民党之间合作与分裂的关系,必然呈现出许多极其复杂多变的具体形态;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发生的一个对亚洲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也是1949年以后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等系列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在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研究方面,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基本国情及中国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纲领的概括,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之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提炼等部分构成的;提出毛泽东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有一个嬗变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将来的一举过渡”到“现在的逐步过渡”的演化;毛泽东方法论思想体系是由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具体方法构成的等新观点。
在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尊重实践、注重生产力、尊重群众首创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解放群众创造力与关注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这三个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构成了邓小平观察和解决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思路,而且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思想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鲜明特色;邓小平理论体系由理论基础、基本方针和基本观点、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条件三个层次组成,强调要按照邓小平本人的思路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体系;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最主要的表现,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模式的突破,也就是从伦理本位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观念的大转变,他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不仅指明了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也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基本思路等创新性观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方面,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六个发展阶段;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三次大的主题转换;提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力量,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演进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核,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自信等新观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方面,提出:对新时代内涵深度把握的三个基本维度即民族复兴之维,社会主义之维,现代化之维,以及从新时代发展的三个基本向度即时间向度,空间向度,本体向度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内涵等新观点。
学术兼职
1.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
3.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4.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教学工作
本科课程:
先后主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
研究生课程:
先后主讲《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历史文献研究》《国共两党与中国政治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等课程。

指导研究生情况:
199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81人(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19人),60人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7人、高师硕士20人,已全部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0余人考入重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接受博士后5人、国内高级访问学者10人。在指导的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有4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其中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科研方向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变革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研究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2018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60万元,首席专家,主持。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01],2010年立项,60万元,首席专家,主持。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当代特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一类项目[10JD710002],2010年立项,8万元,主持。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课题[2008JYJ026],5万元,2008年,主持。
7.《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新形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150万元,2007年,主持。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资源库建设,2007年立项,高等教育出版社委托,12万元,主持。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项目,50万元,2005年,本人为首席专家之一。
4.《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0001],20万元,2004年,与南开大学合作,本人主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3.《邓小平理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8万元,2003年,主持。
2.《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0BDJ003],5万元,2000—2004年,主持。
1.《邓小平理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144100003],10万元,2000—2004年,主持。
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1982年以来重要论文)
191. 小康社会时代蕴涵的持续提升及其战略引领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4期。
190.在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四史”的论述,《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7期。
189. 全球抗疫下的中国制度和治理优势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2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8.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经验和启示,《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11期。
18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奠基之作——重读《〈共产党人〉发刊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10期。
186.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永葆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9-05(1)。
185.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8期。
184. 新中国70年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经验,《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183. 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182.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新时代的伟大飞跃,《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181. 从三重维度研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180.见证《导刊》成长 感受《导刊》魅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2期。
179.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17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2期。
17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持续推进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1期。
176.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第10期。
175.对新时代内涵基本向度的几点认识和理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年第3期。
174.自我革命:遵义会议精神解读的一个新视角,《红色文化学刊》,2018年第3期。
1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2期。
17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11期。
171.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1-09(01)。
170.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
169.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初步形成,
《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9期。
168.抗日战争的发动、坚持与毛泽东在全党核心地位的确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6期。
167.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5期。
166.习近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内在逻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3期。
165.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再探究,《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7年第2期。
164.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63.“革命”概念解读与树立科学革命观的现代意义,《天府新论》,2017年第1期。
162.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0期。
161.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10期。
160.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159.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7期。
158.邓小平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邓小平研究》,2016年第4期。
1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7-28(1)。
15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4期。
155.邓小平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总体设计,《毛泽东研究》,2016年第2期。
154.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的几点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
15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光明日报》,2016-02-28(6)。
15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向度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150.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多维思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149.准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5期。
148.遵义会议历史地位的再认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2期。
147.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的认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5年第1期。
146.遵义会议是中华民族精神重塑的新起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1-28(B5)。
14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基本特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1期。
144.论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43.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8-01(A4)。
142.邓小平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6期。
141.毛泽东的管理谋略理析,《毛泽东研究》,2014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1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1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1期。
1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宪法及其修正案为分析视角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年11期全文转载。
1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征探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
136.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3期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135.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提升路径的认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134.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历史经验,《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1期。  
133.建国初期党的执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变化及启示,《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9期。
132.从“学习型革命党”到“学习型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探索,《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8期。
131.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论略,《光明日报》2012-04-26(11)。
129.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4期。
128.毛泽东的思维艺术探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2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题转换及其基本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编《36位著名学者纵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126.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特征的认识,《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1期。
1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演进与体系概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124.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4期。
123.从党治国理政的历程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读好学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2-10(7)。 
12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进”与大众化,《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11期。
121.从《反对本本主义》到《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理论视野》,2010年第9期。
1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军队民主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19.执政理念转变视角下的政府服务精神培育,《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18.坚持和发展党的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3期。
117.高校中共党史学科拓展研究领域的几点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期。
116.五四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5.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启示——基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视角,《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
114.博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9期。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主体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9期。
1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新长征》,2009年第9期。
111.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10.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赶超思想探析,《党的文献》,2009年第4期。
10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论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3期。
108.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学术力作——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107.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构,《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10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新起点,《新长征》,2008年第12期。
105.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思想理论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点摘编。
1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6期。
1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理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
10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01.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江苏社会科学》,2008第1期。
100.发扬优良传统 铸就永远军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新长征》,2007年第15期。
99.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9期。
98.探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新成果——评《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5期。
97.探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和改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96.科技支撑吉林崛起——新中国吉林科技事业发展历程浅析,《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9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 年第1期。
94.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认识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93.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7期。2006-08-29《光明日报》理论版观点摘编。
9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6期。
91.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教授访谈,《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6期。
9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设立的意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89.东北人民与台湾人民抗日斗争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8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2期。
87.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86.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启示,《新长征》,2005年第17期。
85.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新长征》,2005年第2期。
84.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83.试论邓小平总结革命与建设基本经验的方法论思想,《新长征》,2004年第13期。
82.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前线》,2004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81.邓小平理论思想渊源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80.邓小平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79.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
78.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期。
7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10期。
76.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素质教育的选择,《唯实》,2003年第2期。
7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兼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74.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与教师,《高校理论战线》,2002第11期。
73.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新长征》,2002年第7期。
72,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5期。
71.对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一些思考,《新长征》,2002年第4期。
70.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9.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论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8.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光明日报》,2001-10-09。
67.“三个代表”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长征》,2001年第12期。
66.“三个代表”思想探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65.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64.运用多媒体进行邓小平理论教学的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5期。
63.正确认识和处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与其他几门理论课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4期。
62.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北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
61.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0.面向21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59.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体系探析,《党史博采》,1999年第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8.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新长征》,1999年第8期。
57.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体系探析,《党史博采》,1999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6.认真汲取党在加强学习上的历史经验,《求是内部文稿》,1999年第5期。
55.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3期。
5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
5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重新认定,《新长征》,1998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2.对高校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几点思考,《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年第7期。
51.吉林省跨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
50.深刻认识、正确把握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新长征》,1997年第11期。
49.“一国两制”的基本精神,《新长征》,1997年第7期。
48.论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47.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46.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飞跃,《经济纵横》,1997年第3期。
45.“三大考验”与坚持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长白学刊》,1997年第2期,199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
44.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43.对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再思考,《新长征》,1996年第12期。
4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第7期。
41.邓小平理论体系几个问题的思考,《长白论丛》,1996年第6期。
4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9.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长白论丛》,1996年第4期。
38.抗日战争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历史性飞跃,《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10期。
37.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长征》,199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
36.邓小平民族理论体系初探,《社会科学探索》,1995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5.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关系特殊形式的运作及其特点,《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11期论点摘编。
34.毛泽东与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第二次革命,《长白学刊》,1995年第4期。
33.从“和平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中共关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政策的起源和历史演进,《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中国政治》第1995年第7期,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
32.朝鲜战争与国共关系的演变,《长白论丛》,199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
31.对国共两党关系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5期。
30.国共两党在抗日纲领上的分歧与“三民主义”论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基本结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5期。
28.共产国际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外国问题研究》,1993年第3期。
27.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探索,《毛泽东百周年纪念》,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1993-12-26。
26.毛泽东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长征》,1992年第7期。
25.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卓越贡献,《长白学刊》,1992年第6期。
24.抗日战争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23.析马克思主义“变形论”,《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3期。
22.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认识与概括,《长白论丛》,1992年第2期。
21.新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大发展,《长白论丛》,1992年第1期。
20.论中国共产党反对和平演变的经验和启示,《长白论丛》,1992年第1期。
19.论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18.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体系及其特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1年第1期。
17.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讨论会综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6期。
16.张闻天对群众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贡献,《党的文献》,1990年第4期。
15.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光明前途,《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14.论华侨在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中的特殊作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6期。
13.认真汲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探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1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第2期。
11.国民党派系的角逐与南京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5期。
10.对等谈判协商是国共合作的好方式,《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年第4期。
9.政治体制改革应注意肃清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88年第1期。
8.略论我党独立自主原则的新发展,《长白学刊》,1988年第1期。
7.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6.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5.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5期。
4.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到成熟的新起点,《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3.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5期。
2.试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党史研究》,1982年第5期。
1.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学习《< 共产党人>发刊词》的一点体会,《新长征》,1982年第7期。

专著: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合著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合著第一,人民出版社,2016.
23.《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著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2.《田克勤文集》(3卷本),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合著第一,人民出版社,2013.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015年第2版、2018年第3版.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中国党史出版社,2006.
18.《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独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7.《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合著第一,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16.《国共两党与中国政治》,独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5.《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合著第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4.《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3.《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论》,合著第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2.《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合著第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10.《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9.《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合著第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毛泽东思想论纲》(上、中、下三卷),合著第三,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7.《国共关系论纲》,独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921-1991》,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5.《中国革命史长编》(上、下两卷),合著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4.《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史》,合著第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2.《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方针概述》,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1.《中国革命史重点问题研究》,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教材:
10.《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016年第2版、2020年第3版。
9.《毛泽东思想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1年第1版、2008年第2版。
8.《邓小平理论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3年第2版,更名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更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第3版,更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2010年至2017年多次修订版均为首席专家之一,2018年版因年龄原因(中央马工程办规定超过70岁的专家不再参加)退出课题组。
6.《邓小平理论概论》,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3年更名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
5.《毛泽东思想概论》,吉林省统编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2000年1月出版。
4.《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吉林省统编教材,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2.《毛泽东思想概论》,合编第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该教材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1.《中国共产党历史》,合著第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

鉴定成果: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等,2003。
2.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邓小平理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3。
1.张耀灿、周桂钿等,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研究》,教育部师范司,A级,2000。
鉴定成果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等,2003。
2.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邓小平理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3。
1.张耀灿、周桂钿等,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研究》,教育部师范司,A级,2000。
获奖信息
(一)综合获奖
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荣誉称号(曾获得“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3次以上)。
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年,中共吉林省高校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  
2008年,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05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2003年,获教育部颁发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2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1999年,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二等奖。
1998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1995年,获吉林省“十佳理论工作者”称号。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师称号。
(二)科研成果获奖
2018年,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合著第一,获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20年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
2016年,著作《田克勤文集》(三卷本),独著,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特等奖、长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4年,著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合著第一,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二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特等奖。
2013年,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独著,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特等奖。
2012年,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演进与体系概括》,独撰,获长春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10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主编,获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9年,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
2006年,著作《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合著第一,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2004年,论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排名第一,入选中宣部牵头召开的“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03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1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五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1年,论文《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独撰,获《党建研究》等11家刊物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党建研究联合征文一等奖。
2000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
1999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吉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1995年,著作《国共关系论纲》,独著,获吉林省社会科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二等奖。
1995年,论文《论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基本结构》,独撰,获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992年,论文《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初探》,独撰,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1992年,论文《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光明前途》,独撰,获吉林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三)教学成果获奖
2009年,教学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05-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004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主编,获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类一等奖。
2002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主编,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1年,吉林省高等学校“两课”通用系列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教学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1年,多媒体教学软件《邓小平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光盘),总撰稿,获吉林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电子出版物三等奖。
Copyright ©2016 ggy.ne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