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动态 > 学部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部举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系列讲座

2018-05-30|点击数:

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和英国全球中国研究院联合,于2018年5月21-23日举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系列讲座。

3月21日,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作了以“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谱系及其当代启示”为题的第一场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魏书胜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田毅鹏教授指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空间概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宏观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生背景下社会空间发生变革的必然性;就民族国家体系内部而言,“城乡对立”构成了现代社会空间模式转换的核心内容,亦使现代性的产生及拓展充满了复杂矛盾和激烈冲突;从微观角度研究审视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为实现社会理论的空间化转向,构建了以“空间生产”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理论体系,理解分析城乡关系、村落终结、郊区化等当代社会的复杂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亦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整合与交融提供了指导作用。

3月21日,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作了以“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场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邴正教授首先讲解了马克思的全球化概念,指出早在1848年,马克思就己预见性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接着,讲解了全球化与人类整体精神的内在关系,指出全球化凸现了文化精神中的整体精神。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全面发展,人的社会性应该成为人实现自由本质的条件,而不是约束人的自由本质的桎梏。第三重点讲解了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观是体现全球化要求的多元复合性的文化观。最后指出,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理念,也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复合的基本原则。


3月23日,英国全球中国研究院院长,伦敦大学学院 (UCL) 荣誉教授,东北师大东师学者讲座教授常向群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场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常向群教授首先指出,东北师范大学曾经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诞生地之一,我们应该发扬我校社会学创始人丁克全先生的理论传统和学术精神。接着,讲座将以大数据和小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文本研究,全面介绍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也包括英国的相关研究,并就其如何在东北师大、中国和国际学术界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常向群教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理论展望。

3月23日,吉林省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高校社会工作智库主任、长春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卜长莉教授作了以“布尔迪厄与马克思关系论与资本观的比较研究”为主题的第四场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卜长莉教授指出,关系论和资本观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中占据核心位置,它们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试图从关系论和资本观的视角对布尔迪厄与马克思的思想做以比较研究,分析二者的内在关联,矛盾之处以及两重性的关系。以便于更能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更深入地理解布尔迪厄关系论和资本观的起源与原理论的关系以及其丰富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系列讲座,一方面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提升社会学的学科品质,打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优势。



Copyright ©2016 marxism.ne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